编制人: | 计算机应用教学团队 |
编制单位: | 信息工程部 |
适用年级: | 2023级 |
编制时间: | 2022年10月 |
目 录
三年
本专业毕业生主要从事计算机及相关设备的使用、维护、管理,以及相关领域的软件与硬件操作、办公应用、网络应用、多媒体应用和信息处理等操作或产品销售。
序号 | 就业方向 | 对应职业岗位(工种) |
1 |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网络维护 | 网络管理员、系统管理员、信息产品销售、售前售后服务 |
2 | 办公室文秘、文员、客服、广告设计人员 | 计算机日常办公操作、计算机信息处理、广告设计、婚纱摄影、客服管理 |
3 | 软件应用 | 互联网应用、计算机信息处理、图形图像处理、二维三维动画制作、音视频处理 |
4 | 网页设计 | 网店美工、网页设计(CSS,HTML) |
说明:可根据区域实际情况和专业(技能)方向取得1或2个证书。
本专业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水平,良好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和创新意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较强的就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掌握本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面向计算机技术的应用领域,培养从事计算机及相关设备的使用、维护、管理,以及相关领域的软件与硬件操作、办公应用、网络应用、多媒体应用和信息处理等操作或产品销售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1.职业素养
(1)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能自觉遵守行业法规、规范和企业规章制度。
(2)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团队协作能力和客户服务意识。
(3)具有计算机应用相关的信息安全、知识产权保护和质量规范意识。
(4)具有获取前沿技术信息、学习新知识的能力。
(5)具有熟练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2.文化素质
(1)掌握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知识和常用方法,
(2)熟悉文明礼仪的基本要求、职业道德的作用和基本规范;
(3)掌握与日常生活和职业活动密切相关的法律常识;
(4)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人生发展的基础知识;
(5)掌握体育与健康的基本知识、技能和方法;
(6)掌握必需的语文基础知识和语文学习方法;
(7)掌握必备的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8)掌握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具备基本计算技能、数据处理技能;
(9)掌握英语基础知识,具有初步的英语听、读、说、写能力;
(10)具备理解、欣赏艺术作品的能力。
3.专业知识
(1)掌握计算机应用基础、计算机网络知识。
(2)掌握计算机应用领域常用办公软件的知识。
(3)掌握多媒体素材处理、简单的动画设计知识。
(4)掌握使用C语言程序开发基础知识。
(5)掌握常用计算机设备的组装与常见故障的排除及维护的知识。
4.专业素养
(1)具有熟练的中英文录入能力达每分钟100字以上,掌握文字排版技能。
(2)具有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具有熟练操作计算机和应用办公软件的能力。
(3)具有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和技能。
(4)掌握计算机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具有开发计算机简单功能应用的能力。
(5)具有多媒体素材处理、简单的动画设计的能力。
(6)具有使用数据库工具开发计算机简单功能应用的基本能力。
(7)掌握网页设计与制作的基础知识和规范要求,具有建立网站、制作网页的能力。
(8)具有计算机硬件拆装、系统组装和简单故障排除及维护的能力。
(9)能够维持机房卫生,爱护机房设备,课后能使鼠标键盘座椅归位保持机房整洁。
(10)具有对于专业的敬畏,对于计算机和计算机网络的敬畏。
(11)遵守互联网相关法律法规。
5.社会能力
(1)具备一定的人际交往能力,能较好地与他人沟通与合作,有亲和力,为人处事得体大方,能主动关心他人;
(2)具备一定的适应能力和独立生活能力,能够较好地适应社会及所处的工作环境;
(3)具有一定的应变能力,能较好地调整自己身心状态和思想行为方式;
(4)具有一定的表达能力,能较好运用语言及文字阐明自己的观点、意见或抒发感情;
(5)具有初步的创业能力,能够独立思考与自我决策,具备初步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组织管理能力;
(6)具有一定的开拓创新意识。
根据党和国家有关文件规定,将语文、数学、英语、信息技术、体育与健康、公共艺术、历史、以及其他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类基础课列为公共基础必修课。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开设具有本校特色的校本课程。
专业课包括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技能)方向课和专业选修课并涵盖有关实践性教学环节。
(一)公共基础课
序号 | 课程名称 | 主要教学内容和要求 | 参考学时 |
1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20年版)》开设并与专业实际和行业发展密切结合 | 36 |
2 | 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 |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20年版)》开设并与专业实际和行业发展密切结合 | 36 |
3 | 哲学与人生 |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20年版)》开设并与专业实际和行业发展密切结合 | 36 |
4 | 职业道德与法治 |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20年版)》开设并与专业实际和行业发展密切结合 | 36 |
5 | 语文 |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开设并与专业实际和行业发展密切结合 | 198 |
6 | 数学 |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数学课程标准》开设并与专业实际和行业发展密切结合 | 144 |
7 | 英语 |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英语课程标准》开设并与专业实际和行业发展密切结合 | 144 |
8 | 信息技术 |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开设并与专业实际和行业发展密切结合 | 144 |
9 | 体育与健康 |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开设并与专业实际和行业发展密切结合 | 144 |
10 | 公共艺术 |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标准》开设并与专业实际和行业发展密切结合 | 36 |
11 | 历史 |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历史课程标准》开设并与专业实际和行业发展密切结合 | 72 |
12 | 现代礼仪 |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20年版)》开设并与专业实际和行业发展密切结合 | 36 |
13 | 红色文化 |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20年版)》开设并与专业实际和行业发展密切结合 | 36 |
14 | 国防教育 |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20年版)》开设并与专业实际和行业发展密切结合 | 36 |
15 | 创新与创业 |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20年版)》开设并与专业实际和行业发展密切结合 | 36 |
(二)专业技能课
1.专业基础课程安排
序号 | 课程名称 | 主要教学内容和要求 | 参考学时 |
1 | 计算机等级考试 | 了解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基本掌握计算机系统的组成与基本工作原理;熟练掌握Windows的基本操作,掌握计算机文档处理的基本知识,熟练创建及编辑、格式化文档、制作表格、打印文稿等图文排版的操作,具有较好的使用WORD的能力;掌握电子表格软件的基本知识,工作薄编辑、图表与数据的管理,数据分析等操作,具有较好地使用EXCEL的能力;掌握演示文稿的创建、编辑、美化和播放,具有使用文稿演示软件POWERPOINT的能力;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知识,熟练使用Internet,可以在网上查询信息,能够熟练使用电子邮件。 | 96 |
2 | 信息录入技术 | 了解计算机信息领域进行办公、信息处理的基本录入方法,掌握准确、快速的中、英文盲打、听打录入技能,并根据就业岗位需要熟悉语言、手写和其他外国语言文字的录入方法 | 96 |
3 | 计算机网络基础 | 了解计算机网络的类型,组成、应用等基础知识,熟悉网络工作原理、网络协议和网络规划相关知识,掌握简单局域网搭建及应用,网络设备的基础配置、网络服务器安装与调试等基本技能 | 96 |
2.专业核心课程安排
序号 | 课程名称 | 主要教学内容和要求 | 参考学时 |
1 | 图形图像处理 | 了解图形图像处理及相关的美学基础知识,理解平面设计与创意的基本要求,掌握应用平面设计主流软件进行图形图像处理的相关技能,能使用相应软件进行图形绘制、图文编辑、图形处理等业务应用 | 192 |
2 | 计算组装与维护 | 了解计算机的组成和工作原理,熟悉装配计算机,安装计算机系统软件、常用软件及简单网络应用工作流程,掌握个人计算机的硬件拆装、软件安装、外设连接与配置,能诊断与排除计算机硬件简单故障 | 96 |
3 | 网页设计与制作 | 了解网页设计与制作的基础知识和规范要求,熟悉HTML和脚本语言相关知识,掌握站点创建、网页元素编辑、表格应用、层和框架布局、网页行为添加、样式与模板应用、表单元素使用等相关技能,能应用主流网页设计软件进行不同风格的简单网页设计以及简单网页代码和脚本编写 | 192 |
4 | 数据库 | 熟悉中、大型数据库的设计、创建数据库、创建表、更新和查询记录、SQL查询语言、视图和索引、用户自定义函数、存储过程、触发器、管理数据库安全、备份和还原数据库、导入和导出数据等相关技能,掌握数据库应用管理的设计和维护技能 | 112 |
5 | C程序设计 | 学生掌握C语言的语法知识和编程技能,掌握结构化程序设计的思想和方法,建立和掌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思想,通过分析、分解,最终能够使用C语言编写程序解决简单应用问题。 | 192 |
6 | premiere基础 | 掌握影视剪辑软件Adobe Premiere中各项功能及使用方法,掌握常见影视节目的剪辑制作、音频编辑、后期合成的方法,能够熟练运用影视剪辑软件Adobe Premiere进行校色、蒙版、抠像、使用特效和添加字幕的操作,能独立完成常见的影视节目的影视剪辑工作。 | 160 |
3.专业方向课程安排(多媒体技术方向)
序号 | 课程名称 | 主要教学内容和要求 | 参考学时 |
1 | Illustrator | 掌握Illustrator图形绘制和编辑、路径绘制与编辑以及图像对象的组织;掌握Illustrator颜色填充与描边、文本和图表编辑、图层蒙版的使用;掌握Illustrator使用混合与封装效果和商业设计理念。 | 80 |
2 | Animate动画 | 掌握利用Animate工具箱的各种工具绘制动画的素材;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中,充分掌握各种类型的Animate动画制作方法和技巧。在应用分析中能应用所学知识进行游戏动画的分析、设计与制作。 | 96 |
3 | After Effect | 掌握影视制作中数字合成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掌握利用数字合成技术进行影视后期特效制作的基本技能。掌握利用数字合成及其他相关技术进行影视片头、影视特效、影视动画等创作的综合能力。 | 192 |
4 | Maya | 了解Maya软件的功能,能够熟练操作软件界面,对常用工具熟练运用。能够针对建模,材质,贴图,灯光,动画,渲染等知识进行初步的理解和运用。了解三维动画制作的一般流程,运用maya软件能够作出比较简单的动画作品。 | 96 |
4.专业选修课
(1)3Dmax
(2)网页UI设计
(3)短视频的拍摄与制作
(4)其它
七、教学进程总体安排
按照《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文件要求,结合我校情况,规范进行课程设置,《计算机应用》(三年)专业教学各环节学时占比如下表所示:
课程统计表
课程性质 | 课程门数 | 教学活动总学时 | 学时占比 | 学分 | 学分占比 |
公共必修课 | 10 | 1134 | 32.12% | 63 | 30.29% |
公共选修课 | 3 | 108 | 3.06% | 6 | 2.88% |
专业基础课 | 3 | 324 | 9.18% | 18 | 8.65% |
专业核心课 | 6 | 1062 | 30.08% | 59 | 28.37% |
专业选修课 | 4 | 522 | 14.79% | 29 | 13.94% |
实习实践课 | 2 | 380 | 10.76% | 33 | 15.87% |
合计 | 28 | 3530 | 100.00% | 208 | 100.00% |
总学时3530学时,其中理论教学1513学时,实践教学2017学时;实践教学学时数占教学活动总学时57.14%。 | |||||
类别 | 序号 | 课程名称 | 总学时 | 学分 | 理论 学时 | 实践 学时 | 各学期周学时 |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
18周 | 18周 | 18周 | 18周 | 18周 | 18周 | |||||||
公共基础课 | 1 | 语文 | 198 | 11 | 198 | 0 | 2 | 2 | 2 | 2 | 3 | 岗位实习 |
2 | 数学 | 144 | 8 | 144 | 0 | 2 | 2 | 2 | 2 | |||
3 | 英语 | 144 | 8 | 144 | 0 | 2 | 2 | 2 | 2 | |||
4 | 信息技术 | 108 | 6 | 54 | 54 | 3 | 3 | |||||
5 | 思政 | 144 | 8 | 144 | 0 | 2 | 2 | 2 | 2 | |||
6 | 历史(中国45世界27) | 72 | 4 | 72 | 0 | 2 | 2 | |||||
7 | 体育与健康 | 180 | 10 | 0 | 180 | 2 | 2 | 2 | 2 | 2 | ||
8 | 艺术 | 36 | 2 | 18 | 18 | 1 | 1 | |||||
9 | 红色文化 | 18 | 1 | 9 | 9 | 1 | ||||||
10 | 劳动教育 | 90 | 5 | 40 | 50 | 1 | 1 | 1 | 1 | 1 | ||
类别小计 | 1134 | 63 | 823 | 311 | 17 | 17 | 12 | 11 | 6 | |||
公共选修课 | 1 | 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 | 36 | 2 | 18 | 18 | 2 | |||||
2 | 职业素养 | 36 | 2 | 18 | 18 | 2 | ||||||
3 | 安全教育 | 36 | 2 | 18 | 18 | 2 | ||||||
类别小计 | 108 | 6 | 54 | 54 | 0 | 0 | 2 | 2 | 2 | |||
专业基础课 | 1 | 计算机等级考试 | 108 | 6 | 36 | 72 | 6 | |||||
2 | 信息录入技术 | 108 | 6 | 36 | 72 | 6 | ||||||
3 | 计算机网络基础 | 108 | 6 | 36 | 72 | 6 | ||||||
类别小计 | 324 | 18 | 108 | 216 | 18 | 0 | 0 | 0 | 0 | |||
专业核心课 | 1 | 图形图像处理 | 216 | 12 | 72 | 144 | 6 | 6 | ||||
2 | 计算组装与维护 | 108 | 6 | 36 | 72 | 6 | ||||||
3 | 网页设计与制作 | 216 | 12 | 72 | 144 | 6 | 6 | |||||
4 | 数据库 | 126 | 7 | 36 | 90 | 3 | 4 | |||||
5 | C程序设计 | 216 | 12 | 72 | 144 | 6 | 6 | |||||
6 | premiere基础 | 180 | 10 | 60 | 120 | 6 | 4 | |||||
类别小计 | 1062 | 59 | 348 | 714 | 0 | 18 | 21 | 16 | 4 | |||
专业拓展课 | 1 | Illustrator | 90 | 5 | 36 | 54 | 5 | |||||
2 | Animate动画 | 108 | 6 | 36 | 72 | 6 | ||||||
3 | After Effect | 216 | 12 | 72 | 144 | 6 | 6 | |||||
4 | Maya | 108 | 6 | 36 | 72 | 6 | ||||||
类别小计 | 522 | 29 | 180 | 342 | 0 | 0 | 0 | 6 | 23 | |||
实习实践课 | 1 | 毕业设计 | 80 | 3 | 0 | 80 | √ | |||||
2 | 岗位实习 | 300 | 30 | 0 | 300 | √ | ||||||
类别小计 | 380 | 33 | 0 | 380 | ||||||||
总计 | 3530 | 208 | 1513 | 2017 | 35 | 35 | 35 | 35 | 35 |
主要包括师资队伍、教学设施、教学资源、教学方法、学习评价、质量管理等方面。
1.队伍结构
根据教育部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和《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的有关规定,进行教师队伍建设,合理配置教师资源。专业教师学历职称结构应合理,至少应配备具有相关专业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专任教师2人;建立“双师型”专业教师团队,其中“双师型”教师应不低于30%;应有业务水平较高的专业带头人。
2.专任教师
专任教师应具备高中或中职教师资格证;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具有计算机等相关专业本科及研究生以上学历;具有扎实的本专业相关理论功底和实践能力;具有较强信息化教学能力,能够开展课程教学改革和科学研究;有每5年累计不少于6个月的企业实践经历。
3.兼职教师
兼职教师主要从本专业相关的行业企业聘任,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和工匠精神,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具有中等及以上相关专业职称,能承担专业课程教学、实习实训指导和学生职业发展规划指导等教学任务。
本专业应配备校内实训实习室和校外实训基地
1.校内实训实习室
2.校外实训基地
根据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培养需要和产业技术发展特点,应在企业建立两类校外实训基地:一类是以计算机应用专业知识和参观为主的实训基地,能够反映目前计算机专业技能方向新技术,并能同时接纳多学生学习,为新生入学教育和认识专业课程教学提供条件;另一类是以社会实践及学生顶岗学习为主的实训基地,能够为学生提供真实专业技能方向综合轮岗训练的工作岗位,并能够保证有效工作时间,该基地能根据培养目标要求和实践教学内容,校企合作共同制定学习计划和教学大纲,精心编排教学设计并组织、管理教学过程。
教学资源主要包括满足学生专业学习、教师专业教学研究和教学实施所需的教材、图书文献及数字教学资源。
1.教材选用基本要求
按照国家规定选用优质教材,禁止不合格的教材进入课堂。
2.图书文献配备基本要求
图书文献配备满足人才培养、专业建设、教科研等工作的需要,方便师生查询、借阅。专业类图书文献主要包括:计算机行业政策法规、行业标准、技术规范等;计算机应用专业类图书和项目案例类图书;5种以上计算机应用专业学术期刊。
3.数字教学资源配置基本要求
建设、配备与本专业有关的音视频素材、教学课件、数字化教学案例库、虚拟仿真软件、数字教材等专业教学资源库,应种类丰富、形式多样、使用便捷、动态更新,能够满足教学要求。
1.强化案例教学或项目教学,注重以任务引领型案例或项目诱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在项目活动中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学生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实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多种形式的“做中学、做中教”教学模式。
2.以学生为本,注重“教”与“学”的互动。通过选用典型活动项目,由教师提出要求或示范,组织学生进行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3.注重职业情景的创设,提高学生岗位适应能力。
4.教师必须重视实践,更新观念,为学生提供自主发展的时间和空间,积极引导学生提升职业素养,努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建议采用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课程考核。集成传统考试1+X考证、技能训练及竞赛、学习过程跟踪反馈、企业走访、毕业生座谈、问卷调查、网络调查等多种评价方式优点,构建知识与能力兼顾、突出职业能力的评价方式,从知识、态度、技能、创新、合作等方面综合考核学生的学习效果。
1.理论课程考核方式
学生的平时学习态度、课堂纪律、作业完成情况等,占总成绩的50%;最终考核以笔试为主,占总成绩的50%。考核题目的设计以考察学生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掌握为原则,从试题库中抽取试题。
2.理实一体化课程的考核方式
以过程评价为主,占总成绩的60%;结果评价占总成绩的40%。过程评价主要依据学生上课表现、任务完成情况、操作及答辩情况等。结果评价以笔试为主。考核题目的设计以考察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为主,兼顾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掌握情况为原则,从试题库中抽取试题。
3.实习实训类课程的考核方式
以实训成果为主进行考核,即对实训成果按照相关标准进行鉴定评分为主,占总成绩的60%;答辩、口试、操作考试等评价占总成绩的20%;遵章守纪占20%。实习实训总成绩按优、良、中等、及格、不及格五个等级进行评定。
4.顶岗实习的考核方式
以过程评价为主,占总成绩的80%;结果评价占总成绩的20%。过程评价成绩由校企指导老师共同给出。
1.建立专业建设和教学质量诊断与改进机制,健全专业教学质量监控管理制度,完善课堂教学、教学评价、实习实训、毕业设计以及专业调研、人才培养方案更新、资源建设等方面质量标准建设,通过教学实施、过程监控、质量评价和持续改进,达到人才培养规格。
2.完善教学管理机制,加强日常教学组织运行与管理,定期开展课程建设水平和教学质量管理诊断与改进,建立健全巡课、听课、评教、评学等制度,建立与企业联动的实践教学环节督导制度,严明教学纪律,强化教学组织能力,定期开展公开课、示范课等教学活动。
3.建立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及社会评价机制,并对生源情况、在校生学业水平、毕业生就业情况等进行分析,定期评价人才培养质量和培养目标达成情况。
4.专业教研组织应充分利用评价分析结果有效进行改进专业教学,持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修业期满,修完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所有课程,成绩合格,总学分达到157学分及以上,完成毕业设计。